导航菜单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来源:网络 2020-08-22 15:59:28 阅读:4340 次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养鱼不仅是一门技术,而且是一门学问,新手常常犯错是常有的事情,要想把鱼儿养好,它需要您的呵护,养鱼需要耐心。下面,水族巴巴小编给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,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正常的龙鱼双眼。这条红龙鱼的眼部就十分正常,没有出现掉眼的情况。可以看到,正常的龙鱼眼睛平贴在眼眶内部,没有突起或异样。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1、轻微掉眼

饲养龙鱼的玩家会发现,龙鱼上了年纪后普遍会出现掉眼症状,其实这是很正常的龙鱼生理现象。一般来说,因为时间问题而产生的掉眼,都属于轻微掉眼。观察下图可发现,轻微龙鱼掉眼的症状是,龙鱼眼睛似乎是在向斜下方看,眼部上方也有少量脂肪堆积。

下面这条红龙鱼的眼睛就是轻微的掉眼,仿佛是一直在看缸底的某样东西似的。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2、单侧掉眼

单侧掉眼指的是龙鱼的双眼一只正常,而另一只出现掉眼现象的情况。

图上这只银龙鱼就是单侧掉眼,右眼正常,而左眼的掉眼情况则比较严重。这样的情况一般是由于顶灯或水中灯摆放不当,长期对龙鱼直射,龙鱼为了躲避来自同一位置的光线,于是只好向下看,久而久之形成了单侧掉眼。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3、严重掉眼

下图中的龙鱼掉眼现象就是非常的严重。可以看到龙鱼的眼睛似乎一直在盯着下方看,眼部上面的脂肪堆积非常严重。

上图的龙鱼掉眼情况就比较严重,可以看到眼睛的一半都已经被下眼眶遮住了,眼睛上部的脂肪堆积也非常多。

其实,造成龙鱼掉眼的原因非常多,但又由于掉眼并不是龙鱼疾病的一种,因此,饲主只能够了解龙鱼掉眼的原因、清楚龙鱼掉眼的症状,从而来做出一些预防措施。知道了龙鱼掉眼的原因及预防方法,可以选择一款合适的金龙专用灯,相信能减少一些龙鱼掉眼的几率。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龙鱼掉眼症状分几种?

龙鱼经常撞缸怎么回事?

1.忽然受到惊吓:先关灯看看它的情况,有没有稍微稳定点,如果是由惊吓导致的,那么就关灯、停食、静养一段时间即可,较为严重的就封缸,惊吓导致的龙鱼撞缸一般是新请的龙鱼容易出现,要尽可能的避免人在鱼缸面前晃来晃去,待它适应了就好了。

2.水质问题:水质问题导致的撞缸,一般是出现在养过一段时间的鱼身上(只是说一般,不是新请的鱼也会出现惊吓所导致的撞缸),这是你就要检测你的水质了,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调整,待水质稳定正常之后,就解决撞缸的问题了。

养龙鱼水质有什么要求

龙鱼种类很多,不同类型的龙鱼对水质要求也不一样。比如银龙、金龙或者红龙是不一样的。银龙其实无所谓的,有的朋友直接自来水。

银龙:pH值为6.8~7.2,溶解氧为7毫克/升,温度为28℃,银龙鱼的病害较少,只要注重预防,养殖成功率几乎达100%。

金龙: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pH6.5~7.5的自来水适当去氯(曝晒)即可,适宜水温23~29℃,冬季一般调到25℃即可。换水要多注意,不可换水过勤、过多,以免造成鳞片或鱼鳍脱落(随着时间可以再生),每次以换去1/4为宜。可用潜水泵使鱼缸形成水流,保持金龙鱼活力。病毒较少,一般不会致命,受损伤、感染时可用大盐、水族抗菌素处理。

红龙:红龙鱼是淡水观赏鱼中价格最昂贵的品种,养殖就比较麻烦了,红龙鱼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,硬度要求软水,PH值6.5-7.5之间,DH值3-12,水温24-28摄氏度都可以,需要极强过滤系统,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氯的含量最好为零,一般只单独饲养不混养。

长期给龙鱼喂食虾好吗?

喂虾对龙鱼很好,龙鱼几乎都是肉食性鱼类,龙鱼的饵料最好是小鱼小虾,小鱼小虾的营养很全面,可以为龙鱼提供充足的营养。大麦虫和昆虫类饵料不建议当主食,最好还是不要喂。长期喂食昆虫类饵料易造成龙鱼偏食,对龙鱼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
龙鱼不同于其它的小型热带鱼类,由于其体型庞大,所以鱼缸的大小对龙鱼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。如果您饲养的龙鱼较少或者体形在35cm以下您可以暂时饲养在一个较小的鱼缸内(长度1米以内的),但不出半年恐怕就容不下它了。那时您只有给它找一个更大的空间才行。养龙的鱼缸的高度没有必要太高,建议最高80cm,因为鱼缸太高会对鱼缸的维护多有不便,长度的多少可以由您自己来决定,这主要是考虑到家庭空间所限,但最小不得小于1.5米,鱼缸的宽度一定要选择60cm,这个宽度也是好多日本、台湾和国内养龙爱好者所大多选择的尺寸(但我听说过 40cm的宽度养了两条90公分左右的银龙,但如果是亚洲龙那是绝对不行的)。我认为比较合理的养龙的鱼缸尺寸为1800*600*600毫米,或者最少为1500*600*600都可以。

近期发布
当前位置:首页 > 鱼病防治 > 正文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返回顶部
cache
Processed in 0.026394 Second.